校党委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作者:     更新日期: 2016-07-16     访问次数: 25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我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520日上午,校党委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校党委书记刘宇陆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全校要深入学习讲话精神,坚守意识形态底线,弘扬优良学风,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切实肩负立德树人政治责任。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宋敏娟主持座谈会。
  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明在座谈会上作了主题发言。他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紧贴实际,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战略性和指导性,是对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和理论工作的一次重大丰富与完善。伟大的时代呼唤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姓“马”的方向不动摇,要自觉肩负起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引导师生,要积极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国娟在作主题发言时说,总书记在讲话中突出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同等重要,这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她从创新性、纲领性、操作性三方面谈了学习总书记讲话的总体体会,并以“责任”与“使命”为关键词,结合自身工作,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就马克思主义学院如何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等交流了看法。

   与会教师代表分别从文化、语言、经济、艺术等领域畅谈了学习体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邱杰结合讲话中提及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阐发了他对思政教育的认识,提出思政教师要真学、真信、真懂、真教,以平和朴实的教学话语体系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颜睿重点阐述了她对总书记讲话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学习体会,畅谈了高校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及如何实现课程教学创新的想法。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王晶结合讲话精神,认为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战略背景下,为青年大学生释放创造力提供平台,教会他们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做有思想、有担当的青年一代。人文学院庄金老师说,总书记的讲话为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吹来一股劲风,也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注入了新内容,青年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要做到学于心、践于行,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外国语学院教师程庆华结合习总书记讲话中的中国特色和原创性问题,认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文化自信、专业自信、批评自信和自我自信。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宫晓东以总书记讲话中提及的“二个人、一件事”,即达芬奇、鲁迅和“十月革命”,强调了艺术作品对于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力,认为艺术永远是服务大众、服务人类进步的,艺术教育工作要在新的时代大潮中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在听取大家交流发言后,刘宇陆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突出强调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加快建设更加繁荣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部署,立意高远、思想深邃、亲切鲜活,是新形势下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为新时期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刘宇陆指出,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两个“不可替代”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明晰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家发展中的定位,也振奋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精神。他希望全校广大教师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细致地学习讲话精神,坚守意识形态底线,弘扬优良学风,扎实履行教书育人第一职责,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职责。
  刘宇陆强调,学校党委将进一步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应用技术型大学如何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作为一个紧迫的实践课题,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使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历史任务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宋敏娟在主持会议时指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新繁荣新发展提出了目标方向和任务要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学深学透、自觉走在前列、自觉积极践行。她希望学校广大教师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要以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引,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把立德树人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在各项工作中更加凸显哲学社会科学的强大力量,努力开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新局面。
  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和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部分教师参加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