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7-12-12 第5版(有删减,以下主要摘取《中国科学报》对我校校长陆靖的采访报道内容)
编者按
不知不觉间,2017年即将迎来尾声。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来说,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是值得纪念的。在这一年,我们迎来了恢复高考的40周年;在这一年,“双一流”名单正式公布;在这一年,党的“十九大”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勾画出壮美的未来……
同样的,在高等教育变革的大潮中,每一朵浪花都会在这股潮流中激荡出属于自己的闪光,这份光芒或许并不都很耀眼,但却凝结着这一年中每个人的光荣与梦想、辛酸与无奈。同时,它也会在另一个角度折射出,如今高等教育改革大潮的趋势与反思。
从本期开始,本报将连续三期,刊发高等教育领域不同人群眼中的2017年。本期,与我们一同回顾2017的,是几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类型高校的校长。
《中国科学报》:回顾2017年,您觉得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是什么?
陆靖:2017年,有许多令人兴奋和骄傲的事情,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更是为我们如何进一步落实国家各级部门“十三五”规划指明了方向。这一年,学校也发生了很多大事,我们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办学条件和水平获得了专家的一致认可;学校学科首次参加评估,学科内涵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成为博士点建设单位;学校用一年的时间在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学校“十三五”规划重点工作,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识课程教育体系基本形成,这些为学校内涵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相信我们沿着“十三五”既定目标努力走下去,一定能取得理想的办学成效。
《中国科学报》:回顾2017年,您最关注的高等教育事件或政策变化是什么?
陆靖:2017年我最关注的一个是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17年伊始我们着力推动“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工作,将其纳入学校重点课程建设,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开始全新的教育教学实践,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开设出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育人课程,思政教育转向了所有课程、所有教师都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合力局面,初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另一个是2016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编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在地方高校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支持100所左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特别是加强实习实训实验设施建设,打造一批位居全国前列、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双一流”建设的浪潮中,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的一类本科高校,我们也在努力争创应用型高校的一流,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今年我们已经获批为博士建设单位,力争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一流应用技术人才。
《中国科学报》:请您对2017年进行一个总结,并提出对2018年的希望。
陆靖:2017年是教育热点多、教育改革大事多的一年,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党的十九大,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要求、指出了方向。根据这些文件和会议精神,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及地方部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于应用技术大学,其内涵发展的重点包括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两个方面,在人才培养方面,在坚持“本科水平,技术特长”的基础上,要培养更多适应新技术、新业态的更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在学科发展方面,要着重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学科,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科技”有17次,提到了8次“技术”,指出了高等教育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办学方向。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我们国家创办的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以“应用技术”命名的公办本科高校,2018年乃至更长的将来,我们都要从讲政治高度深入学习报告精神,在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等方面作出努力,为支撑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建设科技强国、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贡献。
原文链接:http://wap.sciencenet.cn/info.aspx?mod=news&id=396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