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2017年12月11日17:05
人民网上海12月11日电 “作为一所应用型高校,应用就是我们的生命线与生命力所在,作为应用技术人才,更要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代洪流中学好本领、学以致用、实干兴邦。这也就是今天开讲《美丽中国》的最重大、最根本、最关键的原因与出发点。”
12月11日下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图书馆B101大教室内座无虚席,这是首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高校系统课程《美丽中国》课程的第一课,200多名各个专业的本科生聚精会神,聆听着讲台上老师的讲解,授课教师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刘宇陆。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园林专业大三学生、上海市优秀科普志愿者戴逸洁同学在一个多小时的听课中笔尖时停时驻,“听了这第一课后,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十九大精神,就像刘宇陆老师说的那样,从根本上说,‘应用’二字就是我们的生命线与生命力所在,‘应用’二字就是我们的根基底本与看家本领所在。建设美丽中国既体现了应用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又对应用与技术的互促共赢提出了新时代的重大呼唤。”他在课后如是说。
对于十九大,最能引起自己的感触是什么?十九大与应用型高校的学生有什么密切联系?最熟悉的十九大关键词是什么?同学们表示,之前可能对于十九大的理解不是很多,而听了课以后,“新时代”“应用基础研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这些关键词现在都已经成为了他们关心关注的问题。
刘宇陆说,十九大召开后,大家都在思考一个源头性问题,建设美丽中国必须遵循什么样的指导思想与核心理念呢?美丽中国的建设又必须以什么样的理想与目标来牵引,从而长久长效地加以持续推进?对于我们应用型大学培养的学生们而言,如何才能正确认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
刘宇陆介绍说,带着这些问题,从十九大闭幕后的一个多月内,学校在反复组织集体学习研究和讨论上,制定授课计划,与专业结合找准育人点和知识点,结合学校特有学科专业在师生中间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一堂课的主持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宋敏娟说道,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美丽中国成为我们不懈奋斗的宏伟目标的核心组成之一。
宋敏娟表示,结合这些新时代目标,着眼于学生未来成长成才,这门课程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正确领会十九大精神,了解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知道“新”在哪里,“使他们能够根据国家未来战略、发展蓝图来树立理想、 规划人生和专业学习, 把个人前途、专业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
据了解,《美丽中国》依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秉承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政策导向的原则,包含科技创新生产美、和谐宜居生活美、绿水青山生态美3个模块,围绕“绿色生产”“平安生产”“智能生产”“美丽庭院”“美丽建筑”“艺术生活”“美丽乡村”“全球生态”等内容,由校内各学院的院长作为课程选题负责人,校内资深教授、学者授课。
区别于传统的授课方式,也避免与各门专业课雷同,每次课堂教学采用授课2学时、讨论交流1学时的2+1的授课方式,以校内外专家教授相结合的方式,每次授课均有主持人1名。课程同步启动课后网络作业系统建设,学生评课、提问、作业与教师评分都在网上完成,答疑交流以课堂组织为主、个别答疑为辅。(沈文敏、董国文)
原文链接:
http://sh.people.com.cn/n2/2017/1211/c134768-31020268.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