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年06月03日 11:05
链接:http://www.cssn.cn/gd/gd_rwhd/xslt/201906/t20190603_4912197.shtml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三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学论坛会议现场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查建国 仝薇)5月25日,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主办、《思想政治课研究》编辑部协办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三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学论坛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召开。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宋敏娟出席会议并致辞。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事处处长、教师工作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国娟主持会议。
宋敏娟介绍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成就,表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一直致力于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构建紧密对接行业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她表示,此次论坛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期待通过研讨和交流推动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扩大开放交流取得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复旦大学教授陈学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特聘教授孙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教授李法云分别作主旨报告。
陈学明以“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为题,分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他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生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生产力理论、发展理念、现代化理论、公正思想、人类文明理论、关于人的存在方式理论在内的整个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孙力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演进”为题,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不断加强的过程。他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思想历经三个阶段:第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对生态文明有一定认识,但关注不够;第二,改革开放后,对生态文明有了全新认识,把环境保护上升为基本国策;第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诸多创新,生态文明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李法云以生态建设领域为切入点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对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发展的关系做了很好的梳理。他表示,中国正走在强国富民的道路上,要正确对待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应承担起落实生态文明、践行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结合起来,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让学生感悟生态文明的具体涵义。
在研讨环节,与会人员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三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为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观点碰撞与交流,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积累了先进经验、指明了前进方向。上海政法大学马院副院长徐世甫、上海外国语大学马院院长赵鸣歧先后主持两场研讨会。
上海理工大学马院院长金瑶梅教授认为,我们应从历史的演变和定位更精准地把握绿色发展的理论渊源,做到将绿色发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研究与教书育人实践相结合。安徽科技学院马院院长王有炜表示,有机自然主义应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路径,面对生态危机,中西方都给出了一系列应对态度。在这个过程中,要重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须把人的价值和人的作用加以凸显,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建立生态文明。上海海关学院思政部教授杨寄荣从绿色发展的多重价值、绿色发展的标准、绿色发展的伦理责任三个层面阐述了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个人责任的重要性。蚌埠学院马院院长邬旭东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过程作了详细的阐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院副院长孙晓艳讲解了如何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思考当代生态正义难题,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给我们的启示——社会主义权力体系的自觉建构是实现生态正义的根本道路。东华大学马院院长王治东表示,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理解自然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也是我们对于自然认识的基础。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院教授于新东从全球视野的角度谈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问题,提出了“世界生态文明中心”的概念。华东政法大学马院院长何益忠认为,生态文明的研究和建设问题是时下热点问题之一。我们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该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索和交流。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马院院长刘文表示,生态文明和美好生活有直接的关系,针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的教育,核心是要使他们建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铜陵学院马院教授葛贤平认为,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三进”工作,要注意和把握四个原则,即公民包括大学生在内要注意生态文明素质的提升是原动力;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教材;坚持“三进”工作中的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坚持“三进”工作方法的理论引导和实践养成。上海体育学院马院院长匡淑平以“馆课融合之国球思政课建设”为题,介绍了该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打造创新思政课教学体系、教学场景和教学内容,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形式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有效性。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马院副教授周立斌提出,只有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生活特点,实现思政课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实践课堂的无缝对接,才能真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高校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院讲师王荣祥表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要从提升我们个人、社会、国家的环保意识开始。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院院长徐光寿表示, 放眼世界,生态文明问题都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高校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阐释通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确保高校生态文明研究教学的学理性和系统性。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邱杰作会议闭幕式总结。来自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政法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商学院、上海海关学院、上海商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理工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安徽科技学院、蚌埠学院、铜陵学院、常熟理工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和《思想政治课研究》等学术期刊的专家学者、学生代表50余人参加了论坛。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宋敏娟致辞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摄
复旦大学教授陈学明作主旨报告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摄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特聘教授孙力作主旨报告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摄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教授李法云作主旨报告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摄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三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学论坛研讨会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摄